二十四节气养生

二十四节气养生之------小暑

时间:2019-02-12 16:25:01来源:本站 作者:admin 点击:90 次
小 暑暑天全避暑,三害入髓骨暑天不避暑,暑汗赛黄金小暑,六月節。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。夏季的第五個節氣。《說文》曰:暑,熱也。就熱之分,分為大小,月初為小,月中為大,今則熱氣猶小也。暑,表示炎熱的意思,意指天氣開始炎熱,但還沒有到最熱。今日小暑。小暑节气从7月7日或8日开始,至7月22日或23日结束。小暑

小 暑

暑天全避暑,三害入髓

暑天不避暑,暑汗赛黄金

小暑,六月節。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。夏季的第五個節氣。《說文》曰:暑,熱也。就熱之分,分為大小,月初為小,月中為大,今則熱氣猶小也。暑,表示炎熱的意思,意指天氣開始炎熱,但還沒有到最熱。

今日小暑。小暑节气从7月7日或8日开始,至7月22日或23日结束。小暑期间将迎来“三伏天”,“烧烤模式”和“蒸煮模式”是躲不掉啦。

物候

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:“一候温风至;二候蟋蟀居宇;三候鹰始鸷。”


一候温风至 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,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;


二候蟋蟀居宇 《诗经·七月》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“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,九月在户,十月蟋蟀入我床下。”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,即小暑节气的时候,由于炎热,蟋蟀离开了田野,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;


三候鹰始鸷 在这一节气中,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。

小暑,大家都在说:热啊热啊热啊!避暑避暑避暑啊!……但国医古方调养提醒大家:暑天不避暑,暑汗赛黄金。怎么讲呢?

“暑”字上下两“日”,中间为“土”,火能生土;一撇右旋,实乃天道。“暑”字诠释了自然界一段特殊的时空状态,乃至它对生物的影响:暑期是动植物生长一年之中的最重要时段,暑期的炎热是人身心细胞生长更替的必要条件,排斥炎热即是否定生长。


看不明白的别急,《黄帝内经》讲了个道理,到夏天的时候万物是向上向外发散,人体内的病、骨髓里的病都浮上来了,它失去了根基,但如果你吹着空调,毛孔关闭,病走出了骨髓,却不能排出身体,就会在骨之外、皮之内游荡,所以感觉浑身那么酸、那么难受,坐不好,躺不下。


所以,夏不炎热,不出透汗,秋冬必然寒凉,为今后的血栓、中风、痴呆等一系列瘀阻之证埋下祸根。因为暑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,避暑是逆“天”而行。


怎么办?把毛孔打开!使酸性的汗液走出去,使身上的毒气和味道散发出去(散发的办法后文会说,切勿望文生义,暴晒妄动)。


避暑有三害,个个都入髓


而且,从大暑开始,我们要连续接受异常的三段气候,即是“夏行秋令”、“秋行冬令”和“冬行春令”。气候的错位必然带来流行性的疾病:


大暑至小雪四个月,以瘀阻为因的心梗、脑梗会成为主证;小雪至大寒两个月,以心气不足为因的心衰、脑梗、脑溢血会成为主证。所以,小暑天养好不但是当时好,还是为了以后好。


暑期避暑,危害有三:

一是热邪不出,内外热邪勾结,心焦、肉酸、气短、皮粘等诸多不适缠绕周身;

二是热邪壅阻,外遭风寒,常患热伤风感冒;

三是体内阳气不足,身心不长,表现为秋冬心寒,四肢不温。


拿古代的人来说吧,康熙、雍正、乾隆,都是值得尊敬的皇帝。可是却都忽视了一个定律——暑天不避暑。


“康乾盛世”是清朝茁壮生长的暑期,也正在这个时期,三位睿智的皇帝却做同一件蠢事,即是建设皇帝的避暑山庄。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修而未住,创造了康乾盛世的佳话。康熙的继承人嘉庆住进了避暑山庄,据说是被雷劈死,开始了大清朝的衰落。


虽然说大清的衰落政经文的各种原因都有,不能怪在这个避暑上,但历史有许多巧合,可是究竟宇宙真相,只有因果必然,没有巧合。


回到养生上来说,今年公历7月7日才到小暑,可是在今日之前的小满,我们似乎提前45天进入了暑期,人们将此比作“桑拿天”。圣人讲好坏的分别皆由心造,暑期的提前和延长,是难得的机缘。


对此,我们时令养生人,非但不感到熬煎,反而欢喜迎来了不可多得的机缘和盛宴。“暑夏病无根。”特指这样的时空,病邪向外发散,是人祛病的良机;借天力将病拔出,不亦乐乎。


所以我们讲:秋冬的病往往是夏天播种的;夏天播种秋天的疾病,也会播种秋天的健康和充实。暑夏在身心播种了充足的阳气,秋天心旷神怡,肌肉充满活力,气色如白绢裹璞玉;如果种下寒凉,秋天肠胃虚寒,肢体萎软,面色青灰。


暑期这么重要,我们要怎么过?有没有一些好的方法?


当然,把毛孔打开不是要求大家去太阳西下暴晒,也不是要求大家去做剧烈运动,毕竟出太多汗会让血液更加粘稠,增加心脏的负担。推荐大家,在此不避暑、排除暑湿的方法:
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